1.适用主题:义利观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义和利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倡导见利思义、义在利先,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摘自: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2.适用主题:理论联系实际
这个寒假,返乡参加社会实践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高校积极动员、各地主动对接,为学生实践搭建了广阔舞台。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用青春完成这份特殊的作业,学生们收获颇丰。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见于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意是,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查修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摘自: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
3.适用主题:读书学习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在孩子们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创造更浓厚的氛围,提供更有效的引导,让他们葆有对阅读最初的美好印象,在浓浓书香浸润中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健康的文化心态、良好的文化趣味,获得更丰盈的人生体验。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继承了汉代文学家刘向的读书观,提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在颜之推看来,到老了再开始学习的人,虽不如少年像太阳初升时放出的光芒,但总是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人的一生就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摘自:让阅读的美好浸润童心
4.适用主题:勤俭节约
节俭是精神财富,是生活智慧,也是事业兴旺的密码。“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对一个国家而言,风俗不淳俭,则财用无丰足。
摘自: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合力
5.适用主题:诚实守信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
《左传》指出“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维系民心的根本保证。
摘自: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6.适用主题:居安思危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守护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警觉,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概率。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大意是说,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萌生的时候就加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会预先进行估计,只有这样,在灾祸危害发生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
摘自: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























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