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公考lidegk.com - 旗下联盟网站ahgwyksw.com
资料领取加微信 lidegk
答疑咨询电话 13335657309微信同号
首页 招考公告 政策答疑 学习目录 题库 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面试备考 申论素材库 面试素材库 课程体系
国考 省考 选调生 事业单位 遴选 三支一扶 军队文职 公检法招考 高校招聘 社区招聘 国企招聘 人才引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习训练 申论素材宝典 人民日报精选 正文
2022人民时评:激活社会资源的科普潜能
  公考小助手  4/20/2022 9:32:05 AM  收藏

  以下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此内容仅作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及面试素材积累、学习参考使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为了能够使各位考生方便快捷的学习特整理分享2022人民时评:激活社会资源的科普潜能。以下是具体内容:

  走进地质公园,欣赏美景之外还可学习地理知识;参观工业遗产,怀旧之余还能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场所融入科普教育元素,成为科普领域的新生力军。前不久,中国科协认定了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等。这一创新举措,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投身科普的积极性,激活社会资源蕴藏的科普潜能。

  科普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从供给看,面向公众科普,传统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人们不断增长、层次日益丰富的科普需求相比,仅靠现有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覆盖面都远远不够。去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深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公布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类型上的多样化,既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还包括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的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汇集的资源多,可以拓展强化科普服务功能;植物园、动物园等与人们日常生活融合程度较深,有助于科普融入日常;依托科学家故居开展的科普教育,往往能更好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精神。这些单位与科普相遇相连,不仅能化解以往科普场所的局限,还能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增加科普的广度和深度。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与之相应,科普应当贯穿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处处有科普,不局限于固定场所,也不应只靠一场场活动,既需要"润物细无声",也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和环境,有助于人们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从这点看,引导全社会关心科普、参与科普,是适应科普规律的必然要求。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也有利于革新科普工作模式,实现从相对单一的推动到社会有机体联合的转变。

  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连续数年保持较高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逐渐摸索出一套"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面向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激励机制,让各类社会机构在科普工作中"活起来""火起来"。具体到科普基地建设上,一方面需要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为图书馆、公园、工业博物馆等持续开展科普服务提供资金、资源保障。已经被管理部门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则应因地制宜、发挥所长,加强与专业科普机构合作,开展丰富多样、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离不开一支规模庞大的高科学素质劳动者队伍。《纲要》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凝聚合力,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一定能再上台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充足底气。



加微信lidegk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公考微信加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面试备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及免责声明 - 关于立德公考
微信:lidegk 电话:13335657309
Copyright ahgwyksw.com 皖ICP备皖公网安备号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