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上上下下必须把工作抓得很紧很紧。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精选范文
吹响冲锋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响了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为目的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与不懈奋斗,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决定性的胜利并不等于全面胜利,现在还没有到举杯庆祝、把酒言欢的时候,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还需要下苦功夫、啃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部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是所谓的深度贫困地区,其主要特征就在于"贫困程度深且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深度贫困地区的形成原因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靶向治疗。
坚持"上下"结合,抓好同步发力"一条线"。党和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上面热、下面冷;党和政府热,贫困群众冷"的现象,导致扶贫干部与困难群众之间"剃头挑子一头热",政策落实、方案实施、工作开展都十分困难,因此,要格外注重困难群众与扶贫干部共同发力的问题。"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干部在工作中,要通过思想教育、政策宣传、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意识到自身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树立起克服"等靠要"思想和"庸懒散"习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干实干追逐美好明天。
坚持"点面"结合,织好全面脱贫"一张网"。党中央指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既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扶贫干部的具体要求。为此,扶贫干部要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说,扶贫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协调统一个体贫困户与整体贫困区的关系,一方面,要因户制宜,根据具体的致贫原因和脱贫优势制定科学的扶贫策略,帮助贫困群众"摘穷帽"。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从贫困区的整体建设入手,健全基础生活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帮助贫困区"拔穷根"。通过个体精准"滴灌"与区域适度"漫灌",保证扶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坚持"长短"结合,下好巩固成果"一盘棋"。深度贫困非一日之寒,攻克贫困非一日之功。扶贫工作中,部分脱贫成果不稳定,已脱贫群众抵御风险变化的能力不足,很容易陷入返贫的困境,扶贫干部不能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为此,要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在扶贫领域内建立起"短期考核"与"长期观察"相结合的制度,对脱贫群众设置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观察其是否具备真正达到脱贫指标,对易返贫群众要及时采取措施,补齐短板、加强预防,保证脱贫攻坚质量优良、成色十足。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那么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广大扶贫干部要聚焦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上下结合"、"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的策略,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最后的总攻。
押题点二十:文化遗产保护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多次前往山西、陕西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精选范文
守护历史文脉汲取前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期间来到大同市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守护云冈石窟等优秀历史文物,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文脉,守护人类文明成果。保护好历史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前期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水有源,树有根,这些存世文物是中华文脉世代传承的鲜活见证,保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
保护文化遗产是守护文明成果的题中之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一位。如莫高窟等石窟艺术,正是中古时代中华传统艺术风格与南亚、中西亚乃至古希腊艺术风格交融的成果,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人类文明的至宝,也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守护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
保护文化遗产是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的"云经济"向大众展示了文保工作的新思路。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国内8大知名博物馆集体网上直播,在线"云展览",一日之内有近
1000万人涌入。新的技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田野中的遗址、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动起来。互联网的介入和助力,让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受到更多青睐,让古老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为线上经济提供文化动力。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安全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甚至出现了一些"破坏性修复"现象。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文物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充足养料,让文明之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押题点二十一:乡村振兴
背景材料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指出,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选范文
真抓实干,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决战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们必须真抓实干,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
抓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加快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物质基础。促进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等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内生动力,加快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自我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抓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引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纸上谈兵。只有念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经",才能撑起乡村振兴的这座宏伟殿堂。为此,实现乡村振兴便要抓住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加强教育投入,大力缩小城乡教育的资源差距,着力培养后备力量。要当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引进产业项目,吸引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基层,切实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
抓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灵魂。乡村振兴不能只顾经济富裕,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要加强对农村文明户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切实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抓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做强绿色产业。同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倒逼乡村人居环境不断好转。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仍在农村。
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
押题点二十二:新基建
背景材料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精选范文
按下"快进键"助推"新基建"
疫情突然来袭,数字经济悄然兴起,"新基建"备受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成为各地投资的重点,并有望成为助力我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疫情防控大环境下,集AI、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于一身"新基建"全新出炉,数字化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过程中扮演起了关键角色,也让人们尝到了数字发展带来的"甜头"。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新基建"被赋予了稳增长、稳就业等诸多期望,必须按下数字化"快进键",延伸数字覆盖领域,为"新基建"丰羽壮翼,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新基建"打开经济增长"新窗口"。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党中央作出的明确部署和要求。在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当下,"新基建"建设能够推动有效投资的"马车"多拉快跑,进而连锁促进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有着"立竿见影"的功效。譬如,5G网络建设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同步带来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迭代升级,对于促进消费、增加就业都将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对此,各地要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大"新基建"资金和人才力量的投入,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蛋糕",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
"新基建"培育经济动能"新潜力"。"新基建"包罗万象,涉及人们生产
生活多领域,特别是对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表现更为直接,一经盘活用好,对于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瞄准"新基建"市场前景,从前期投资、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形成,都要加大政策引导,推动形成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经济模式,释放更多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红利",进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新基建"补齐经济发展"新短板"。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基础建设、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产品研发等多领域也暴露出了"新短板"。比如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如何进一步优化、传统行业怎样与数字经济良性接
轨,都考验着地方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短板亦是增长点,弱项就是发展空间。各地要聚焦发展短板,牢牢树立数字化思维,尽最大努力补齐产业基础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新兴产业的短板,为支撑和引领未来产业升级打牢基础。
放眼全球,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进入下半场,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发力点"。"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积极布局"新基建",将有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空间、促进新发展,尤须牢牢抓在手上,须臾不可松劲。
押题点二十三:直播带货
背景材料
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下午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当地因地制宜,群众通过种植木耳实现脱贫。在村培训中心,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卖货的准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流。习近平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小木耳、大产业,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精选范文
乡村"直播带货"振兴大有可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与几位准备做网上直播卖货的村民亲切交谈起来。他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直播平台深入乡村,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党员干部应紧跟时代潮流,推进直播电商新业态的普及发展,聚力开拓线上销路,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拓宽脱贫致富的"发展金路"。
拓宽脱贫致富的"销量之路",主动开拓线上平台,打通深山产品销路。俗
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直播平台也深入广袤农村,为农副产品的"香气"飘向远方提供条件。首先要主动对接直播平台,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结合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制定相应直播销路。其次要科学培训,直播带货也是一门"学问",更需掌握卖货技巧,我们在开展网红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训直播技巧,让农户快速上手、轻松卖货。最后要配齐包装物流,要有品牌意识,单打独斗只会恶性竞争,我们需创立品牌优势,完善售后物流等保障工作,让农副产品一样有良好网购体验,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的"销量之路"。
拓宽脱贫致富的"文化之路",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书写独特扶贫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脱贫致富的的过程更激励人心,脱贫攻坚不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来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挖掘脱贫攻坚的文化底蕴,将脱贫攻坚的故事传递更广更远,不断激励后来者。直播平台不止是"带货销售",还需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拓宽脱贫致富的"文化之路",展现秀美山川和风土人情,
讲述奋斗历程和扶贫故事,为网友带来更完美的直播体验。一方面要挖掘贫困区域特色文化,很多贫困地区都是革命老区,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挖掘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区域名片保留下来。另一方面要传播扶贫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先进事例,通过讲述亲历的脱贫故事,将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拓宽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乡村直播平台的崛起给了农村产业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也为吸引人才返乡创造条
件。我们要抓住"直播红利",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同时,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是鼓足"钱袋子",通过直播平台开拓线上市
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充实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二是群策"谋路子",借助网红效益,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扎根乡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参与村务治理,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提供人才基础。我们应以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为契机,用好"直播带货"新模式,开拓线上市场,挖掘文化聚焦产业振兴,拓宽脱贫致富的道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押题点二十四:志愿者
背景材料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疫情期间,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精选范文
志愿者战"疫"中最亮的星
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全体中华儿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
党员志愿者在一线,为战"疫"增添一抹红色光辉。疫情发生以来,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随处可见党员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为执勤一线交警送温暖、为卫生防疫一线人员送姜汤,他们夜以继日,时刻坚守在防疫一线,让我们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发挥得更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书记的话给了党员坚定的信心,更给了党员在一线的不畏惧,党员志愿者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基层、在社区、在农村,随处可见党旗的高高飘扬和党徽的闪闪发光。
青年志愿者在一线,为战"疫"奉献一份青春力量。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总是能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不畏惧疫情,冲锋在前,卡点检查、车站检查、入户排查等,青年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践行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的一代青年,正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90后""95后"舍己为人、驰援武汉前线的高尚情操,有95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赵清雅,有25岁西南医科大学瞒着父母支援一线的抗疫医护人员,这些"90后"面对疫情挺身而出、责无旁贷,争做最美"逆行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党员志愿者。作为青年一代的青年党员志愿者,他们始终听党指挥,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始终活跃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青年一代的希望和他们切实担负起来的责任。
巾帼志愿者在一线,为战"疫"撑起一片半边天空。抗击疫情,我们的巾帼志愿者也是撑起了半边天,他们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市民分发熬制中药、入户排查等。而我们的护士大多数都是由妇女组成,他们放弃春节休假,主动请缨上"战场",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妇女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能够积极动员身边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不顾家人生病、自己生病的情况毅然在防疫一线开展志愿工作,这些只是我们巾帼志愿者中的很小一部分,折射出我们的巾帼志愿者在防疫一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我奉献、我快乐!这是志愿者的口号,同时也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社会帮助别人的真实写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表现。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来,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押题点二十五:制度建设
背景材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精选范文
发展"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经探索、实践、创新、发展各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前景光明远大。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亿万人民能够摆脱贫困,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国内经济社会、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军事实力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综合国力逐年上升,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方向。而这,也正是全体中华儿女满怀信心、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根本动力源泉。
保障深得人心、全民拥护的"中国之治"。俗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最终走得怎么样,要用事实来说话。"以人民为中心"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各项国家制度设计和治理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处处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深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深感自豪。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保障立足现实、不断进取的"中国之治"。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也无先例可循,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出台,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之网越织越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畅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量。
保障追梦前行、矢志奋斗的"中国之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制度扎根本国土壤,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迈向新境界。在整体制度框架的支撑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清晰可见,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我们走在宽敞的大道上向前进,动力十足,意气风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为"中国之治"把脉问诊,既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发展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为中国发展进一步立柱架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带领亿万人民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押题点二十六:制造业
背景材料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明确指出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我们现在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攀登,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精选范文
制造业升级稳固经济底盘
当前,新老基建齐上阵,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势猛劲足,其中,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获优先布局。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得到新一轮强力推进,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近日密集部署,释放更大力度支持信号。地方也在紧锣密鼓谋划,提出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更高标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对于稳固国家经济底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疫情对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冲击,但危与机始终是并存的,要能够危中寻机,凝聚推动发展的各方面力量。
从产业融合中凝聚"助力"。现代经济环境下,产业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趋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既能够催生新业态,新经济,也能够有力带动投资和就业。推动产业融合,可以依托于龙头企业、产业聚集区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关联、加强技术渗透,特别是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制造业产业附加值。
从数字转型中凝聚"推力"。基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条件愈发成熟。借助数字化优势和力量,制造业能够重塑产业发展模式,加快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动力,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满足人、物与机器之间的要素串联,补足工业基础能力短板,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从全球合作中凝聚"合力"。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众多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受严重冲击,中国制造业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好"定盘星"作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通过网络平台洽谈合作、举办展会、维持贸易,积极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力量,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对外合作基础。
克服了危即是机。虽然疫情全球扩散蔓延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但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紧紧抓住任何出现的机遇,把疫情作为自我淬炼的炉火,期待更加美好的涅槃重生。
押题点二十七:就业民生
背景材料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就业民生被一再强调、屡屡提起。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3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整篇报告提及"就业"多达39次,"民生"多达22次,在总篇幅锐减的情况下仍比去年增加,就业、民生,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精选范文
拿出非常之举保住"最大民生"
就业是民生"基本盘"、经济"晴雨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兜住民生底线,就要围绕"就业"这个高频词,拿出非常之举,群策群力、同心协力打赢就业保卫战。
依托企业吸纳,稳住就业存量,让"饭碗"更牢。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
器",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生产机器转起来、企业车间忙起来,就能给"稳就业"吃上"定心丸"。因此,各地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税费减免、降低融资成本、加大信贷支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做到"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千方百计增强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特别是要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饭碗"。
积极拓展渠道,扩大就业增量,让"饭碗"更多。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9亿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必须积极拓展渠道,扩大就业增量。针对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疫情影响,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工"走出去"务工或"留下来"工作。要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做大就业"增量"。对于高校毕业生,要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观,引导他们到边远地区弥补基层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人才缺口,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调配供需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让"饭碗"更好。实现更好就业,不只要在数量下功夫,也要让质量上台阶。目前一些地方出现"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就是高技能人才紧缺,而普通劳动力过剩,导致供需不匹配。必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优化人才供应结构,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推进高质量就业。疫情期间,线上创新业态深度拓展,要善于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康养产业等,使之成为吸纳更多就业的"海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经济运行,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在非常之年,我们要敢于破旧立新,拿出非常之举,在重点群体、在新方向上下功夫、出新招,全力保住就业这个最大民生,让老百姓端上"饭碗"、过上"好日子"。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2020年淮北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池州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亳州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宿州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滁州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六安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阜阳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安庆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合肥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0年安徽省直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阶段非乡镇职位面试及总成绩公告
2021年安徽省公安机关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095期】民主测评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096期】如何让青年返乡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097期】中华文化的生态基因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098期】《榜样8》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099期】全面禁燃不合法
2023年面试热点预测题【第2023/12/100期】2024三农工作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经典用语学习整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24年安徽省面向全国部分重点高校招录定向选调生面试工作通知
2024新年贺词中的申论、面试热点及行测常识考点
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