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公考lidegk.com - 旗下联盟网站ahgwyksw.com
资料领取加微信 lidegk
答疑咨询电话 13335657309微信同号
首页 招考公告 政策答疑 学习目录 题库 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面试备考 申论素材库 面试素材库 课程体系
国考 省考 选调生 事业单位 遴选 三支一扶 军队文职 公检法招考 高校招聘 社区招聘 国企招聘 人才引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省考 备考资料 申论 正文
2020年8月22日安徽省考申论考点预测押题点梳理
  公考小助手  2020/8/21 10:11:43  收藏
  押题点七:红色资源

  背景材料

  总书记多次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精选范文

  让"红色教育"为党员干部"润心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红色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必要载体,发扬优良革命传统,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是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带领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源泉。各地纷纷把红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等作为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充分利用"红色教育"的感染力,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进新时代。

  "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几十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真实写照。宛如一支支"精神火炬"散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红色教育基地,既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而书写的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不朽传奇,更是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不渝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就是要深刻了解中国革命的"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不断强化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于内心深处,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只有始终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初心。回首历史,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我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就是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永远铭记时代楷模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真正从革命英烈和时代楷模的事迹中取奋进力量,继续砥砺前行。

  "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励志篇"。在中国革命近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今天,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心实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红色基地"是中国革命的浓缩升华,"红色教育"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回放。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时要真正从中汲取党性营养"润心铸魂",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押题点八:基层减负

  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再叠加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0年4月14日中央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精选范文

  坚持实干精神破除形式主义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指出,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破除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必须要扼住形式主义"咽喉"、掐住形式主义"七寸",在思想上坚持实干精神、在干事中践行实干路径、在机

  制上筑牢实干篱笆。

  念好"初心经",筑牢思想政治"主心骨"。形式主义根源就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没有把握好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从而做一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一松劲,行动退千寻。要通过深入学习,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实质与危害,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在思想上树牢"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和"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清除形式主义的思想苗头的根源。

  压实"责任链",凝聚担当作为"向心力"。形式主义是我们面临的大敌,是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拦路虎""绊脚石"。现实中,一些地方搞"改头换面的文山会海",一些部门搞"唯材料、唯台账、唯表格的处处留痕"等。究其"症结"与"病灶",就是责任不到位,工作"虚"字当头、"空"字挂帅,丢失了对民族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岗位的责任。党员干部要主动履责尽责,持之以恒地及时纠正、真抓严管,扯下形式主义的"遮羞布",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才可用自我革命的"责任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

  筑牢"制度墙",劲吹固本清源"实干风"。形式主义的既有干部思想和作风上的问题,也有一些制度上漏洞。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扎紧防范不正之风的"笼子",划出"线""底线""高压线"。要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工作机制,用好的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干成事,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不能让"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要保证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到位,让铁规、禁令"生威""长牙""带电",从而杀灭形式主义的"病毒"、铲除形式主义的"毒瘤",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沧海横流显本色,关键时刻见作风。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决胜的时刻,疫情防控决进入常态化,越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越容不得半点虚假、丝毫应付,越需要党员干部练就实干作风,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磅礴力量。

  押题点九:基层治理

  背景材料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专程深入城乡基层社区调研指出"要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城乡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重视发挥城乡基层治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精选范文

  提升治理能力应对"疫"场考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彰显"中国之治"生动实践和显著优势。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社会治理、公共能力设施、应急能力等方面也暴露了短板。大考中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就要举一反三汲取经验教训,把疫情防控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抓手,凝聚起最强大的合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

  用好党建"指挥棒",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有力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党的建设在乡村基层仍然存在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上下联动打通"中梗阻",在抓严抓实、落实落细上狠下功夫,确保治理有成效、基层有变化、群众有获得。

  筑牢民生"压舱石",凝聚人民群众磅礴力量。"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脱离群众谈基层治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把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落到实处,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共同体意识,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织密织牢群防群控群治网,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基层治理凝聚强大合力。

  把稳治理"定盘星",把准中国之治核心要义。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优势,"十三个坚持和完善"是对中国之治的肯定,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以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员配备,系统谋划重点、分类解决难点、集中解决焦点,书写好中国之治的基层作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和重要基石,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关键之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要加快推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押题点十:家庭家教家风

  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精选范文

  感悟家国情奋进新时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国家由千万个小家组成,千万小家由每个人构成,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价值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朴素表达。

  走进新时代,涵养家国情怀,必须从家庭教育起步。家庭教育,既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既要教知识,更要育品德。岳母刺字表现出来的报国之心,孟母三迁中表现出的求知精神,都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只有切实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牢牢把握品格塑造、人格养成这一根本,通过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种下爱国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积极、乐观的"种子",成为孩子的本真,成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线"。

  奋斗新时代,涵养家国情怀,必须从传承家风做起。家风体现着家庭的文化气质,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能够通过循循善诱的情感教化、耳提面命的严格要求,塑造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辐射带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古往今来,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也足以证明新时代传承良好家风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奋进新时代,涵养家国情怀,必须从努力奔跑开始。行进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的行列中,家国情怀是努力奔跑的力量之源,是追梦人特有的气质。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要努力奔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就必须把爱家与爱国相统一,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来为实现梦想奔跑起来,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心心相印,使4亿多家庭都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如此,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押题点十一:垃圾分类

  背景材料

  2020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重点聚焦垃圾的源头减量和强制分类。北京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带头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精选范文

  全面综合推进科学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又是升级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牵引,更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要通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等形式,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循序渐进,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在推动"全社会治理",促进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单位、企业、居民、物业等利益相关方深度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垃圾分类工作的启动期具有"攻坚战"的性质,需要政府发挥统筹作用,推动垃圾分类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有些地区把垃圾分类纳入党建工作内容,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制度规范、协调部门联动、深入社区基层,通过人性化服务带动精细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度和精准投放率。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难在建立"全分类体系",加强科学管理。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健全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系统,应补齐短板,通过垃圾管理对策前移来促进源头减量,规范中间分类收运以杜绝混装混运,完善终端处理设施以增强终端处理能力。为此,有些地区确定了"三降三升"的总目标,即降低垃圾的源头产生量、中间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厨余垃圾利用量和有害垃圾处置量。根据总目标制定了可量化的多级评价指标,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技术能力、布局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全品类全流程的垃圾分类体系。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关键在于打通"全产业链条",形成长效机制。垃圾分类是准公共物品,必须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同向发力,打通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之间的全产业链条。垃圾分类既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既要有环保目标,也要符合经济规律。政府需要引导企业,围绕垃圾管理的全流程,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结合服务区域的特点,投入到上游的分类投放、中游的分类收运、下游的分类处理等商业领域。实践表明,打通全产业链条不但有利于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通过反哺机制降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成本。目前,垃圾收运、厨余垃圾处理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市场和提升空间,企业创新与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升级还有待同步推进。

  当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北京市的垃圾分类步入了法治化、系统化、常态化轨道,相信不久全国各地也会跟进实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科学统筹、集聚众力,久久为功地抓下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就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押题点十二:六稳六保

  背景材料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选范文

  坚定守"三心"推动"保稳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我们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破冰"的信心、"扬帆"的恒心、"远航"的决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坚定"破冰"的"信心",守住"保"的底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遇到暂时"寒冰"。

  党和国家在分析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后提出的"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是给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的"承压求变、危中寻机"之路。要持续激发供给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快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催生新业态、新动能、新产业,确保市场主体整体运行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发挥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作用,兜住民生底线。

  坚定"扬帆"的"恒心",夯实"稳"的基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受疫情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要坚定"扬帆"的"恒心",坚持"稳"字当头,做到既审时度势、谋定而动,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守牢民生底线,又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注重把静水流深的稳劲与乘风破浪的干劲结合起来,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驰而不息改革,奋发不止创新,坚定不移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坚定"远航"的"决心",拓展"进"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趟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要坚定"远航"的"决心",坚持以"保"促"稳"、以"稳"思"进",聚焦制度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用功用力,推动经济结构高端化、发展技术高新化、发展方式高效化。要着眼"六稳"和"六保"需求,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国经济经受住冲击,展现出巨大韧性。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稳中求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迎来更好发展。

文章分页:[上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下一页]
加微信lidegk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公考微信加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面试备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及免责声明 - 关于立德公考
微信:lidegk 电话:13335657309
Copyright ahgwyksw.com 皖ICP备皖公网安备号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