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公考lidegk.com - 旗下联盟网站ahgwyksw.com
资料领取加微信 lidegk
答疑咨询电话 13335657309微信同号
首页 招考公告 政策答疑 学习目录 题库 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面试备考 申论素材库 面试素材库 课程体系
国考 省考 选调生 事业单位 遴选 三支一扶 军队文职 公检法招考 高校招聘 社区招聘 国企招聘 人才引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习训练 申论素材宝典 焦点访谈 正文
《焦点访谈》20190806期:爱国情 奋斗者:四代种树
  公考小助手  2019/8/7 9:24:00  收藏
  以下内容来源CCTV央视网,此内容仅作为申论素材积累、学习交流使用。ahgwyksw.com公考小助手认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每天积累一点点,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只要坚持不懈,就可成功上岸!  

  提示:一直往下拉,查看文字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字稿):阿龙山,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这里冬季寒冷干燥,山上枯枝一片,满目灰蒙。而这几年,即使到冬季,山里也能看到一片片的绿色。这片绿是西伯利亚红松,这种树不仅给大兴安岭增添了绿色,释放了更多氧气,果实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对于一辈子跟树打交道的林区人来说,种下这一片特殊的绿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天,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龙山林业局的科研人员拿着工具,又踏雪出发了。

  马立新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阿龙山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第三代造林人,也是这个科研团队的带头人,他分配完任务,大家就都忙活起来了。

  今年是阿龙山的这个科研团队和西伯利亚红松打交道的第七个年头,山上起了变化。

  一直以来,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是白桦和兴安落叶松,树种单一,经济价值低。当地的林业人一直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却始终没有答案。2012年,马立新在做树种调查时偶然发现了西伯利亚红松,这样的发现,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西伯利亚红松在中国是非常珍稀的树种,四季常青,释放的氧气多,而且经济价值高,成年后,每公顷松子的经济效益能达到150万元。既然山上发现了红松,说明它适合在当地生长,这让当时的阿龙山林业局萌发了做这件事的想法。

  从当时的照片上看,红松的情况并不理想,被白桦和落叶松挤压得很厉害,如果不尽快进行人工抚育,过不了多久就会枯死。林业局马上给马立新布置了任务:把阿龙山35万公顷施业区的西伯利亚红松找出来,然后抚育成长。

  当时马立新和他团队的5个人对西伯利亚红松还一无所知。经多方打听,马立新得知东北林业大学有位赵光仪教授曾经在阿龙山寻找过西伯利亚红松。寻找前辈的下落,对当时的马立新来说是最要紧的事。

  赵光仪和他的科研团队是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的第一代造林人,现在已经年近九旬。上世纪70年代,他曾在阿龙山的大山里连续跑了4个月寻找西伯利亚红松,并用10年的时间证实红松可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长。

  当年,赵光仪不仅在阿龙山找过西伯利亚红松,还让人试种过,当时他把试种的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学生赵博生。赵博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原院长,他和他的同事成为阿龙山第二代西伯利亚红松造林人。

  赵博生说:“当年老师把这片西伯利亚红松种子交给我的时候,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告诉你这个事业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完成的,你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用你的毕生来培育这一代森林。”

  1994年,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龙山小范围育种成功,而赵博生也在这一年调离了岗位,他只知道当地远近闻名的女子造林队曾用这些种子造了林。此后的20年里,阿龙山林业局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推进西伯利亚红松的工作。第一代、第二代造林人的努力就此搁置下来。直到2012年,马立新找到了赵光仪教授。

  马立新说:“当时我拿着照片找的他,他拿到照片以后,眼泪都流下来了。他说这是我60年的心血。”

  前辈们没有做完的事,马立新要捡起来继续做。赵光仪把自己研究西伯利亚红松的书送给马立新,让他学习。马立新成为继赵光仪、赵博生之后在阿龙山的第三代西伯利亚红松造林人。

  马立新他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在35万公顷的阿龙山寻找少见的西伯利亚红松。红松有野生也有种植的,但由于当年的种植记录丢失,种了多少棵、种在哪里,完全不知道,散落在茫茫林海中,寻找难度非常大。得知这一情况,赵博生专程从北京赶回阿龙山,给马立新团队送来卫星地图。有了寻找目标,马立新他们很高兴。

  已经找到的红松,怎么抚育,对马立新他们来说也是个难题。专家前辈成为他们的指导和科研支撑。

  在前辈的指导下,团队的人渐渐入了门。由于树种珍贵,在抚育时,马立新一再强调要小心呵护,一些可以让工人来做的事由团队成员自己来完成,可以用机械的也要求改用手工。

  在队员们的心里,队长近似严苛,每个小细节都不肯放过。前段时间,因为试验失败,山上的小树死了,队员祝清超犹豫了好久才敢告诉队长,他说:“我怕我挨训。我也是在找这个原因,他当时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安慰我。每一棵树都在他心里头装着。”

  现在,队员们也开始了一些尝试,在抚育红松的过程中,马立新和队员们还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小办法。为了更好地监测红松的成长情况,科研团队给每棵树都制作了二维码,一扫就能显示树的详细信息。

  前辈的成果要巩固,但这不够,为了增加西伯利亚红松的数量,团队还承担了种植新的西伯利亚红松的任务,这让他们又面临新的困难——引种难。

  因为种子珍贵,每年到了种子催芽的季节,队员们就24小时盯着放种子的地方,种子只能在±1度之间保存,太干太湿都不行,条件有限,全靠人工调节,一旦温度异常,半夜跑到窖藏室也是常有的事。冬天零下四十六七度的时候,队员们就要去河里刨冰,为春天给种子降温做准备,这用冰给种子降温的方式也是团队经过多次尝试才找到的土办法。

  植树造林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几代人坚持做下去,这几年,不断有年轻人加入阿龙山这个西伯利亚红松的科研团队,他们成了新一代的造林人。

  马立新介绍,他们团队有10个人,他是50多岁,还有40多岁和30多岁的,最小的27岁。

  马立新今年52岁了,他急着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下一代,这也是老师赵光仪第一次见面就反复叮嘱他的事。

  红松的生长周期是25年,等到林子长成有了收益,前几代人都已经老去,可能享受不到林子带来的效益,他们说眼下吃这么多苦为的是子孙后代。

  马立新说:“我土生土长在这儿,我要把我自己家乡的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质量改变,使当地的群众变得更富裕一些。”

  团队里的10个人,有9个是土生土长的林区人,他们深知西伯利亚红松对阿龙山的意义,前几代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也感染着团队里的年轻人。

  这些年,为了培育西伯利亚红松,他们吃尽苦头。第三代造林人杨春说:“渴严重的时候,有水坑趴在那儿喝,然后水里面有虫。”新一代造林人祝清超说:“黑瞎子就在附近。”

  不分昼夜搞科研,却不被理解。新一代造林人田颖说,孩子曾经问:“你为什么每天让我妈妈加班,你把我妈妈都夺去了。”

  当绿色在大兴安岭蔓延,总算拨云见日。田颖说:“我们也应该是属于受益的一代了,因为可能再有10年或者20年,各种经济效益也出来了。”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新一代造林人马红艳说:“我一看见绿我就高兴,我属于浪漫主义者。”

  祝清超说:“有的人对我们的评价是说这一帮疯子,这一帮傻子,要为这个事业,我们还要傻下去,还要疯下去。”

  马立新说:“希望咱们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管有多大的苦,多大的难,咬紧牙关,让咱们的西伯利亚红松事业,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根、发芽、安家。”

  经过努力,阿龙山林业局寻找并抚育西伯利亚红松15120株,种植西伯利亚红松42215.95亩168万株。除了阿龙山,大兴安岭阿里河林业局等地也建立了西伯利亚红松培育基地。


加微信lidegk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公考微信加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面试备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及免责声明 - 关于立德公考
微信:lidegk 电话:13335657309
Copyright ahgwyksw.com 皖ICP备皖公网安备号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