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字稿):在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一年多的时间里,美方对内对外一直在散布两种论调。一个是“美国吃亏论”,这种论调认为,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存在巨额逆差,美国吃了亏;另一个则是根据“吃亏论”生发出来的“美国受益论”,论调是: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能让美国从中大大受益。那么美方的如意算盘是如何打的?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口径,2018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为4192亿美元。但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贸易逆差为3233亿美元。两相比较,相差了近1000亿美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这个差别一个是有转口贸易的原因,就是通过第三方进行的贸易,美方的统计说这是从中国的进口。所以它就会把对中国的出口低估,进口没有低估。”
那么美国怎么算这笔账呢?在双边贸易中出口和进口的计价是不一样的。美国在统计货物进口额时,它按到岸价格计算,这中间包含了从中国口岸到美国口岸所发生的国际运费、保费等。而统计货物出口额的时候,按照的却是不包括上述费用的离岸价格计算,显然这种不一致的计价方式夸大了美中贸易逆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说:“由于到岸价格中是含有运保费的,在我们的贸易统计中,实际上运保费和货物货值这两块是分开的,运保费是计入到服务贸易统计中的,美方其实把两者给混淆了。把运保费计入整个货值里面,就夸大了我们的货物贸易顺差,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货物出口。”
此外,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被高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输美商品61%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加工贸易。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是主要的加工组装生产基地。众多“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技术都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应链,中国在加工、组装环节形成的增加值只占最终产品价值的一小部分,但美国在算账时却按照最终产品价值都算到了中国出口额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比方说苹果公司在中国有大量的企业,生产苹果手机、iPad,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进口元器件,大量的专利使用费,中方只是获取了一个加工费。这些产品在中国加工组装,是往全球销售,包括向美国出口的过程中间是按全部价格统计的,这块就夸大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是有专业团队去算过的,我们对美出口,本土的增加值是64.5%,也就是说出口到美国一百美元里面,有64.5块钱是中国本土的增值,也就是三分之一是转移过来的。所以如果说我们把这种转移价值剔除掉,真正双方获得的增值,比起它的海关统计数据大概要低40%。”
由此可见,美方统计的货物贸易逆差被明显高估。根据两国有关部门的测算,2008年到2014年,美国统计的贸易逆差平均高估了近20%。美国依据夸大的数据,就说自己吃亏了,自然站不住脚。虽然美中货物贸易逆差确实存在,但仅仅看货物贸易,是不是就必然得出美国吃亏的结论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如果说谁吃亏,或者谁不吃亏,我想应该更加全面地看待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不仅要看货物贸易,还要看服务贸易。不仅要看贸易,还看双边的投资,还要看其它一些经济合作领域。”
中美经贸合作,内容其实十分丰富。美国总是把货物贸易逆差挂在嘴边,但对服务贸易上的顺差却绝口不提。而在投资领域,美国企业在中国更是获得了巨额利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说:“2017年,在中美之间750多亿美元服务贸易中,美国获得了5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我们叫旅行贸易,旅行贸易包括旅游、留学、在美就医这些方面,这三个方面大概在美国的消费就达到了51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一个数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一年销售额,在本地有五千多亿美元,中方在美国投资的企业,一年挣几十亿美元。那么也就是说通过投资的方式,美国企业利用中国市场实现了打引号的“顺差”,这是投资带来了销售“顺差”有四千多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说:“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这三个方面来说,可以看到大体双边是基本平衡的,而且是美国获得的利益大于中方在双方经贸关系中所获得的利益。”
所以货物贸易逆差只是交易量的差别,并不能反映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真相。如果全面分析,美国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在双边贸易中获利更大。今天中美两国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每天超过1.4万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双边货物贸易额在2018年超过6300亿美元,这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互利共赢的结果。
然而,美国政府对获得的利益却视而不见,揣着明白装糊涂,以“美国吃亏论”为借口,对中国加征关税,持续升级贸易摩擦。为此,美国政府又抛出了所谓的“美国受益论”,他们一再声称,加征关税会让美国大大受益,因为中国将为美国征收的关税买单。真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到底是谁缴纳了这些关税。
在这份《美国加征关税的传递》报告中,专家从中美两国公开数据中,根据相关指标,综合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增加关税,中方商品虽然要承受压力,但美方的税负压力更大。
那么,提高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会让美国受益吗?近期记者采访了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三家企业的经营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ELOPE是一家设计和销售特色衣帽的小型企业,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科泉市,公司约有50名员工。自从美国开始对2000亿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以来,公司的负责人就越来越担忧。这个公司销售的1000多种商品全部在中国生产,25%的关税一旦到位,将让他们的商品失去竞争力。
美国ELOPE衣帽设计公司负责人凯斯·约翰逊说:“这笔账很清楚,一顶帽子被加了这么高的税。一顶帽子的售价才4美元,现在要涨价1美元。负担太沉重了,我们将失去竞争力,难以继续生产下去。”
波尔德市的Salewa公司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他们的很多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一时间他们很难在其他国家寻找到供应商。
同样位于波尔德市的Conona公司是一家小型科技企业,它们最新研发出的高透气性布料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和床上用品的制造,应用了此项技术的中国产品被出口到美国时,同样被加征了关税。
这三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小型企业均向负责制定2000亿关税清单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了书面申诉书,称加征关税将让他们的企业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将让他们的企业和员工难以维持生计。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商品依然没有能够被排除于最终的征税清单之外。
美国ELOPE衣帽设计公司负责人凯斯·约翰逊说:“加税让我们身处危机,我们的顾客本来就抱怨价格过高。这些企业为美国创造了就业,但贸易战却在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
虽然美国政府一再说,加征关税会让美国受益,付出代价的只是中国。但事实上,合则两利,斗则互损,美方加征关税,不仅会损害中方利益,自已从中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美国税务基金会表示,如果把美国目前已加征和即将加征的关税及其他国家反制措施综合考虑,美国GDP将下降0.75%,约合损失1879亿美元,58万多全职员工将面临失业。很多美国民众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中国商品被加征关税的不满。
网友“安格蒂”说:“美国没有赢,支付关税的是美国人自己,这是最起码的经济学原理”。
网友“博尔根斯托克”指出:“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就是贸易关税”。
网友“苏珊”则表示:“当美国农民的产品烂在仓库里的时候,中国已经找其他国家做生意了”。
而美国不少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也认为,对华加征关税,最终损害的是美国人自己的利益。
《今日美国》报在网站刊登的文章标题是《同中国的贸易战将打击到你:更高的物价,失去的工作和下跌的股市》。《纽约时报》的有关文章标题则更加直接:《特朗普的关税是美国老百姓头上的新税》,文章指出,美国向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美国人将要为其掏腰包,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法律贸易中心主任布莱恩·佩克说:“尽管特朗普总统说,是中国在为新增加的关税买单,但其实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在承受这些进口商品的关税,购买这些商品的人也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要再一次交税。”
美国自由事业组织经济自由中心主任约翰·丹姆尼说:“加征关税和经贸摩擦对美国经济损害非常大,今天的美国之所以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正是因为它的关税很低,美国从全世界购买商品和组件,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使得美国可以专攻自己擅长的领域,经贸摩擦对美国经济是不利的。”
和中国做生意,美国吃亏了吗?没有。加征关税,美国受益了吗?也没有。美方的如意算盘显然彻底打错了。鼓吹美国“吃亏论”,一时也许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但时间一长,吃亏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民众。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也不会受多大的益,倒是数十年来享受着中国廉价消费品的美国民众还要为此“买单”。对于产业高度融合的中美两国来说,合则两利、斗则互损,贸易摩擦带来的代价必然会由两国共同承担。美国的一些人真应该好好盘算盘算,把盈亏账搞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