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源半月谈网,此内容仅作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及面试素材积累、学习参考使用,ahgwyksw.com小编为了能够使各位考生方便快捷的学习特整理分享2019人民时评:凝望黑洞的那一刻,纯粹的好奇心值得铭记,以下是具体内容:
4月10日晚,黑洞刷屏。
一支包括16名中国科学家在内,汇集了全球天文学家的宇宙观测团队,于全球六地同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张黑洞照片。黑洞,这个以往常常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的天体,第一次现出“真身”。
黑洞的“首秀”着实吸引人,黑洞照片和有关的科学解释迅速占据了社交媒体的头条位置,人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宇宙、光年、引力和扭曲的光线。
这是多么美丽而值得铭记的时刻,人们谈论的不再是身边触手可及的房子、股票、课外班和996,而是5500万光年外的宇宙黑洞。人们展现的不再是浮躁、攀比、失落和焦虑,而是孩童般的好奇心。
短短的那一刻,我们彷佛回到从前。
一夜过去,那一刻已消失在宇宙中。
但我们应该知道,那一刻人们流露的天性中纯粹的好奇心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好奇心,是人们面对未知所展现的自然状态,是吸引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天然动力,是孕育伟大发现的摇篮,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如果整天只知道在现实的利益纠葛中斤斤计较,目光如豆,失掉了仰望星空的纯粹的好奇心,那将是没有希望也没有未来的。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生活,是否给好奇心留下了足够的位置?我们的教育,是否能让孩子保留一颗纯粹的好奇心?我们的科研,是否能让科学家保留一颗只为探索未知而勇往直前的心?
好奇心是一种面对科学应有的热情,更是值得呵护的科学精神。2019年,从《流浪地球》到黑洞照片,科学话题屡屡刷屏,让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热情,为科研创造宽松环境也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社会的科学精神仍待补课,国内科普和谣言齐飞的乱象仍层出不穷,深受“伪科学”坑害的人群不在少数,国人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普力度,呵护科学精神,不仅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热情;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以多种形式吸引人们关注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在体制机制上创造宽松环境,鼓励人们开展无功利的科学研究,让科学精神注入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

























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