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公考lidegk.com - 旗下联盟网站ahgwyksw.com
资料领取加微信 lidegk
答疑咨询电话 13335657309微信同号
首页 招考公告 政策答疑 学习目录 题库 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面试备考 申论素材库 面试素材库 课程体系
国考 省考 选调生 事业单位 遴选 三支一扶 军队文职 公检法招考 高校招聘 社区招聘 国企招聘 人才引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习训练 每日一练 行测每日一练 正文
行测每日一练【第01217期】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
  公考小助手  2018/7/5 16:10:27  收藏

  行测想得高分仅靠学习行测理论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除了模块强化练习历年真题练习以外每天都要坚持专项练习即行测每日一练,每天一点点积少成多熟能生巧ahgwyksw.com公考小助手为大家分享行测每日一练【第01217期】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

  1.理想对于()相当于()对于涂鸦

  【复合题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1/3至1/2。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农民增收乏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据统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东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多年来,在东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根源于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落后,因而实质上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在农业税方面,中央原来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个别省份降至不超过2%)。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合作医疗保费平均每个农民3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分别承担10元)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10元直接补助。在教育方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扩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费补贴。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1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6%左右徘徊

  D.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详细解析。

  2.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多少万人:

  A.2800

  B.3100

  C.3200

  D.3300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详细解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B.我国财政支农比重偏低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C.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实质上还是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D.1999年,江苏的人均GDP大约是甘肃的12倍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详细解析。

  4.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几:

  A.21.6

  B.32.1

  C.39.3

  D.42.6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详细解析。

  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

  A.逐年下降

  B.基本没有变化

  C.呈上升趋势

  D.下降趋势明显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详细解析。  
加微信lidegk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公考微信加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面试备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及免责声明 - 关于立德公考
微信:lidegk 电话:13335657309
Copyright ahgwyksw.com 皖ICP备皖公网安备号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