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公考lidegk.com - 旗下联盟网站ahgwyksw.com
资料领取加微信 lidegk
答疑咨询电话 13335657309微信同号
首页 招考公告 政策答疑 学习目录 题库 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面试备考 申论素材库 面试素材库 课程体系
国考 省考 选调生 事业单位 遴选 三支一扶 军队文职 公检法招考 高校招聘 社区招聘 国企招聘 人才引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习训练 申论素材宝典 新华网精选 正文
2017了望时评第20期:没有绿色发展与生活就没有美丽中国
  公考小助手  2017/6/15 9:10:32  收藏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举行了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让绿色成为国家转型发展的主色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指引和广大建设者的新共识。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到设立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从31个省份着手落实“河长制”统筹江河水体保护,到加强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从“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到第三批环保问责4000余人,可以看到,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强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硬”,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可以预期,随着新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坚持与贯彻,中国将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要真正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只是第一步,更加具有长期性、根本性作用的关键还在于普及和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实现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摆在首要位置,每个人都应该做绿色生活和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思想意识提高了,还需要下大力气宣介引导、着力培育生活方式的转变。要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要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要让绿色生活而非奢华生活成为民众生活的新时尚。 

  作为一项关系全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事业,推进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建设生态文明还应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全程参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协同推进。要完善各项生态建设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要对各类生态项目立项广泛引入公众评价和监督机制,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全民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加微信lidegk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公考微信加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面试备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及免责声明 - 关于立德公考
微信:lidegk 电话:13335657309
Copyright ahgwyksw.com 皖ICP备皖公网安备号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