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文化深圳:国家立场,深圳表达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在文化领域,由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深圳曾被称为“文化沙漠”。但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深圳也开始加强文化建设,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一些独特的深圳文化元素逐渐形成,并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今的深圳,文化创意勃发、学术睿智泉涌、文明浪潮波澜壮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在文化发展的许多领域都走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案例2:孔子学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 截止2015年7月,孔子学院已达490余所,中国在这里拥抱世界,世界在这里了解中国。
案例3:一带一路传播中国文化: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发展快速。以文化交流为媒介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已经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桥”。在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综合分析】
《十九大报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问题表现
1.文化发展原创性不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深化,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大规模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同时,对于文化的创新不够重视,一味的吸收借鉴,而忽视了文化创新。
2.文化发展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单一,相关文化部分只能混乱,文化资产得不到有效配置,文化市场得不到规范化管理,文化立法缺失使得文化不能充分发挥为大众服务的作用。
3.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建设难以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文化建设远未形成产业化态势,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没有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原因分析
1. 思想重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2. 国外文化渗透。
(三)影响分析
1.加强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2.加强文化建设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四)提出对策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

























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