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政府要重视推进城镇化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B.生态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C.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成效
D.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施行规划与干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更详细的解析。
197.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记外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些想象替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太空拍摄照片、感叹地球之美。通信网络造就了“地球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更详细的解析。
19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南北极所蕴含的巨大能源资源,航道优势等被充分发掘出来,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据估算,仅北极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就分别占到全世界潜在储量的25%,13%、30%。同时,极地的战略位置也尤为重要。如今,为赢得竞争优势,不仅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极地国家纷纷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制定极地战略,而且一些非极地国家和集团也积极参与极地事务,使得极地地区形势骤然变化。作为新兴战略热点,围绕极地尤其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斗争将日趋复杂和激烈。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国的积极参与使得极地地区形势复杂化
B.各国应从垒球战略高度看待极地地区问题
C.围绕北极地区的国际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D.极地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热点地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更详细的解析。
199.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更详细的解析。
200.海洋学家揭开了珊瑚礁颜色绚丽多变的秘密。原来,珊瑚虫体内负责控制色素生成的基因存在多种变异,激活的基因越多,珊瑚颜色就越明亮鲜艳。这些色素对与珊瑚共生并为之提供食物的海藻有保护作用。在日照强烈的地方,为了避免海藻被阳光杀死,珊瑚虫便会生成更多色素,珊瑚的颜色就会更多鲜艳。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保卫海藻
B.多彩珊瑚之谜
C.阳光与珊瑚
D.乐于奉献的珊瑚虫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进入题库在线做题,获取更详细的解析。
课程及政策咨询请拨打电话13335657309或扫二维码

























专注公职类面试辅导训练